林護:孫中山背後的香港建築商

點閱:1

譯自:Lam Woo:master builder, revolutionary, and philanthropist

其他題名:孫中山背後的香港建築商

作者:陳慕華著;馮以浤譯

出版年:2017

出版社:中文大學出版社

出版地:香港

格式:PDF,JPG

頁數:232

ISBN:9789882370005

分類:人物傳記  SDG1 終結貧窮  SDG9 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  

附註:含索引

內容簡介

以香港為基地的林護(1870–1933),是中國二十世紀初一個非常成功的建築商。他十四歲便離鄉別井,隻身前往澳洲謀生。這成長期決定了他的前途以及對家庭、社會和國家的態度。林護在澳洲認識基督教,以及後來成為百貨業巨擘的馬氏和郭氏兄弟。通過教會和商界,他建立了一個良好的網絡。這些關係,日後在商業上對他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他逗留澳洲期間,正是它立國之時,這巧遇激起了他的民族意識和愛國精神。林護相信「商業救國」的論述,當清政府號召國民和華僑支持國家的工商業時,林護和一些四邑商人組成財團在華南投資。二十世紀初,他與孫中山先生結交,從此大力支持革命。辛亥革命之後,林護致力發展中國的城市,希望藉此帶動當地的商業活動。聯益建造公司在上海建造的豪華大廈成了最佳廣告,使林護的公司在香港變成「搶手貨」。在二十世紀的頭三十年,亦即香港充滿活力的過渡期,林護的公司承辦了政府的幾項基建工程。它又曾經在香港和內地的大城市建造過很多優秀的大廈。到了1930年代,為了不讓公司過度發展,以免應接不暇,他決定把注意力集中於香港和廣州。林護積極支持教育,其對教育的支持和投入,至今仍然通過「林護基金」而延續下去。

作者簡介

陳慕華醫生積逾四十年之教學和研究經驗,出版了380篇經同行評審的學術論文、為數甚多的書本篇章和數本書籍。作為職業性哮喘病的世界權威,她在促使政府承認這是可獲賠償的疾病,並設立機制評估哮喘對患者呼吸系統所造成的傷害上,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她因此獲美國工業衛生協會頒發艾麗施.漢密爾頓獎,以表揚她在「工業衛生上所作的重大和長遠貢獻」,以及美國胸肺學會授予超卓成就獎,確認她所作的貢獻。陳慕華醫生是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榮休教授和香港大學的名譽臨床醫學教授。這本傳記是她退休後第三本醫科以外的著作。

馮以浤先生曾任香港大學明原堂舍監兼教育系講師及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高級講師兼課程與教學系主任。近年出版了To Serve and To Lead: A History of the Diocesan Boys’ School, Hong Kong(與陳慕華合作)以及《胸肺疾病手冊》(翻譯陳慕華英文原稿)、《立足神州看世界:人類文明簡史》和《小河淌水:退休教師憶流年》等。

  • 序一
  • 序二
  • 自序
  • 誌謝
  • 譯者的話
  • 家族世系表
  • 林護年表
  • 1. 今見龍在田,冀飛龍在天
  • 2. 身處新金山,心在故鄉間
  • 3. 儒家追隨者,新教熱心人
  • 4. 一顆愛國心,滿腔革命情
  • 5. 創業獨經營,不幸走麥城
  • 6. 發展上海市,更新五羊城
  • 7. 香江多建設,林氏功不鮮
  • 8. 投資又投機,造地復賣地
  • 9. 家和萬事興,事業大有成
  • 10. 社會獲回饋,世人齊景仰
  • 索引(附英文)